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南通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南通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江苏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有了新举措,取得了新成效,为实现解放思想、追赶超越,推动南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法治基础。现将一年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统筹谋划,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
(一) 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和江苏省《实施办法》,市政府“一把手”市长全面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亲自担任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部署法治政府建设任务,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真正履行好法治政府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
(二) 突出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实效。坚持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发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指挥棒”作用,压实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年初印发《2018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细化工作举措和要求,年中按照“季度抽查,全面覆盖”的原则,组织开展县级政府、市级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情况的专项督查,全年完成9个县级政府部门和39个市级政府部门的调研督察工作。年终进行全面梳理,扎实开展自查自评,认真迎接全省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同时采取日常考评、现场检查、专项考评等形式,对县级政府、市级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进行考评,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关键少数”来引领“绝大多数”,持续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落实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制定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计划,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对《宪法》等七部法律、法规进行了集体学习。连续第七年举办全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研修班,8月份与中山大学联合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法治政府建设专题研修班,来自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的72名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有效提升了依法行政意识和法治政府建设能力。领导干部任前依法行政能力测试常态化进行,全年对36名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查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
(四)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建设特色品牌。按照省办和年初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要求,积极开展全市依法行政示范项目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特色亮点品牌,大力培育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等七个方面的先进典型。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确定市行政审批局“一套标准引领优质政务服务”等20个项目为南通市依法行政示范项目,为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树立了标杆。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深化“不见面”审批制度改革。继续以简政放权为目标,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动“3550”改革目标常态化,加快形成“不见面审批、零缺陷服务、精准化监管”南通“放管服”升级版,为释放市场活力不断扫除藩篱,努力营造公平良好的营商环境。注重标准引领,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不见面审批”标准化指引》,制发《落实“不见面审批”标准化指引 优化公平营商环境 南通政务服务标准体系(5.0版)建设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启动“不见面审批”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明确了标准体系建设的“学习指引、制定方案、编制范本、动员部署、全面编标、标办审核、专家研讨、审定完善、颁布实施、宣贯考核”十大步骤。结合《指引》内容和审批业务实际,梳理出1554项“不见面审批”和204项“见一次面”事项清单,施行“统一接收、集中办理、分工负责、并联审查、一次告知、整体反馈”的联合审查机制,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全力打造南通政务服务标准体系(5.0版)。在今年9月份委托第三方开展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我市“不见面审批”服务平均满意率达92.6%。
(二)全方位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发《南通市“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实施方案》、《南通市“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实施细则》,积极探索和实施跨部门联合抽查,按照“一次抽查,集体会诊,全面体检,综合施策”的原则,对涉及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事项,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开展联合检查,切实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检查、重复执法的问题,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监管效能。南通在全省率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全覆盖。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印发《南通市“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涉及100项具体行政许可事项,重点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发挥信用监管实效,实施《南通市“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重点推进生产、工商、流通、金融、税务、统计、价格、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交通运输、电子商务、中介服务业、会展广告等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查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联合打击违法经营、制假售假等失信行为,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
(三)全面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略。印发《南通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全市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开展“1031”行动,即开展“三行业”及“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等10项环境专项治理,补齐环境基础设施三大短板,推进资源循环化利用。设立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构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作战指挥中枢和组织指挥体系。以“263”专项行动、“三河三行业”整治为抓手,咬定“三降三升”目标,主攻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三大战场”,打好蓝天保卫、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三大战役”。认真落实减排任务,重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集中力量对畜禽养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等方面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整治。深入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六类违法行为”,侦办破获环境类案件5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1人,侦办资源类案件9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1人。在全省首创性的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统计制度,着力加强环境能源统计监测,确保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四)有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以完善政务服务综合性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制发《关于建立完善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运行,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将所有乡镇(街道)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事项上网,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同步推出104个街镇频道,实现辖区内乡镇(街道)、村(社区)站点全覆盖。“互联网+政务服务”省市县镇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覆盖初步实现。大力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在市政务中心大厅设置“不见面审批(服务)”综合服务体验区,添置政务服务智能查询机,汇集进驻政务服务大厅52个部门1265个子业务项,实现企业、群众办理的所有事项、要素、流程可在智能化终端上查询办理。
三、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一) 突出地方立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围绕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领域精细化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切实增强立法服务中心,保障大局的功能。《南通市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公布,为规范我市烟花爆竹燃放,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制度保障。《南通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致力解决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手段不足的问题,推动农村畜禽污染的防治,目前市人大已讨论通过,报省人大。政府规章《南通市市区户外广告设施和店招牌设施设置管理办法》已颁布施行,《南通市市区地名管理规定(草案)》已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认真开展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立法决策的科学性,组织对政府规章《南通市老洪港应急水库水源地管理办法》进行了后评估。
(二)着力提升政府立法质量。注重改进立法方式,转变立法观念,建立政府需求、部门需求、社会需求相统一的立法项目筛选机制,完善政府立法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制度。年初编制实施本年度政府规章制定计划,并积极做好下年度规章制定计划征集论证工作。注重扩大公众参与,拓展社会各方有序参与政府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各类载体渠道的作用,通过开展小规模、经常性、多样化的非正式立法听证、座谈、调研等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对政府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注重立法论证、协商和评估,积极健全多方参与的调研论证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学者等广泛参与政府立法项目的研究论证,全面提升立法质量。
(三)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坚持规范性文件计划管理,按照精简、效能原则,加强对政府规范性文件“三个一律”管理。全年出台《南通市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4件,出台《南通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等政策性文件77件。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和评估工作,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发后及时报送省政府和市人大备案,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加强对县级政府和市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登记,召开全市规范性文件专家点评会,督促县级政府和市级部门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发质量。对《南通市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南通市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等10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市政府规范性、政策性文件进行了后评估,确保政府规范性文件落地生效。
(四)长效推进规范性文件、证明事项清理。围绕“放管服”改革,认真开展规范性、政策性文件清理工作,并在门户网站公示清理结果。重点清理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强化对县级政府和市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督查。市政府全年开展涉及长江经济带发展规范性文件、涉及着名商标制度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涉及民营经济发展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专项清理活动6次,并将继续有效的文件、需修改的文件、失效的文件和废止的文件,以清单的形式上网公布,向社会亮出政策“家底”。深入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奇葩证明”清理活动,公布《南通市本级设定证明事项取消清单》,取消12个市级部门64项证明事项。完善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依法审定并公布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正面清单,目前30家市级部门实施许可事项230项。
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一)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南通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南通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清单(2017~2021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的实施细则(试行)》等程序规定,深入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编制年度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五大程序,更加注重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民生关切领域重大事项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公众体验,全年按照申报、论证等程序确定8个年度重大决策项目,并实施跟踪管理。认真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紧扣脱贫攻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在全市选取健康扶贫工程、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2项重大市政府决策进行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评估。2018年,我市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评审验收。
(二)公众参与决策实效得到凸显。大力推进公众参与行政程序建设,将提升公众参与度作为提高决策质量、改进政府管理、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坚持畅通互动渠道,提升公众参与的便捷度,坚持注重示范引领,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坚持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公众参与的实效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价、电价、出租车起步价和网约车管理等重大行政决策通过组织听证的方式,让广大群众参与政府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积极拓宽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领域,实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征地拆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重大行政决策的全覆盖。拉长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链条,将公众参与嵌入重大行政决策的全过程。畅通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全天候、触及面广、方便快捷的优势,搭建政民互动平台。如皋市建立了行政决策听证代表微信群,广泛动员行政决策听证代表、市民代表、媒体代表等参加线上和线下听证会,有效解决了听证会场所、时间和人员数量限制等不足,为群众参与决策提供便捷的通道。
(三)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深化。召开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座谈会,聘任新一届市政府法律顾问委员。印发《南通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明确政府法律顾问的职责范围、权力、义务、任期、考核等事项,形成制度保障。在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形成了政府法律顾问“出席重要会议,审查重要文件、参与重要决策、论证重大项目”的“四重模式”,切实解决了政府法律顾问聘而不用、顾而不问等问题。全面落实公职律师制度,印发《关于开展公职律师工作的方案》,明确公职律师的申请条件和职责范围等事项,在全市普遍推开公职律师制度,扎实开展公职律师工作证申领工作,积极落实公职律师出庭应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五、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推进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强化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执法改革,《南通市推行县域综合执法改革,实现“一个领域一支队伍”》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典型经验并通报表扬。积极推进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完成市区街道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集中梳理崇川区、港闸区街道拟集中处罚事项,形成《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崇川区、港闸区街道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请示》报省政府批复。推进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曲塘镇、洋口镇、川姜镇三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论证和报批,召开改革推进会,对19个中心镇权力下放情况进行回头看。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厘清监管与执法职能,确保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后主管部门与执法部门有序配合衔接。
(二)巩固提升“三项制度”改革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以推进行政执法透明、规范、合法、公正为指引,在2017年试点的基础上,全市召开三项制度现场会,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覆盖。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事项流程图、执法程序、监督方式和救济渠道等全部依法向社会公开,与群众联系密切的执法部门采用各种信息手段,实现执法证据全面固定、执法行为全程记录、执法环节全景回溯,切实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提升执法成效。2018年4月26日、5月23日,司法部先后在北京、扬州召开座谈会,海门市作为唯一的县级市受邀参会并作交流发言。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改进和完善全市行政执法公示统一平台,实现行政执法信息自动归集和数据共享,平台公示全市412个行政执法主体的各类权力事项60369项,行政执法人员信息15989人、行政许可信息1516434条、行政处罚信息6533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信息714条、重大行政执法决定100份,成为推介我市“阳光执法”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强化行政执法平台建设,开发全市行政执法网上考试系统。加强行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在浙江大学组织举办全市法制处长培训班,促进全市执法人员执法业务技能的提升。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的动态管理,严格落实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发证、持证上岗制度,未经考试合格的人员,不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完善执法证件管理,做好新申领执法证件、变更和注销工作,完成市级1515名执法人员执法证年检,对年度内新申领执法资格证的人员进行行政执法培训。
(四)强化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大重点领域的行政执法和对执法的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启动以“促公平、净市场、护民生”为主题的“红盾利剑2018”执法行动,查办了全省首例刷单炒信案,全年累计立案查处工商领域案件2303件,案值9260.21万元。强化生态环境执法保障,如皋市印发《如皋市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集成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整合行政执法、公安侦查、检察监督、法院审判四方力量,挂牌成立全省首家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中心,设立公益诉讼研究中心和生态环境修复基地,定期会商环保执法司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形成了政府与社会同向、行政与司法同频、打击与保护同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执法案卷百案评查会,集中评查全市环保、安监、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重点行政执法领域执法案卷100份,并对评查中暴露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
六、突出权力制约监督,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公信力
(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监督。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88件、政协委员提案438件,按时办复率100%。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零报告制度,全市全年未发生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认真落实法院司法建议和检察院检察建议,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全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7.42%。
(二)有效发挥审计专门监督作用。加强审计监督,统筹推进公共资金、民生资金、国有资产、政府投资项目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覆盖。出台《南通市审计整改工作规则》,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政府整改交办单的形式限期交办整改。修订完善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强化对轨道交通、五山风景区、中央创新等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修订完善了《关于开展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全面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工作经验在第一届全国自然资源环境审计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交流推广。
(三)拓宽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在加强传统新闻媒体监督的基础上,畅通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搭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直通车”,依托12345政府热线、“市长信箱”、民生热点问答等网站留言栏,及时受理、分类梳理、认真调处、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全年接听12345政府热线15万次,服务满意率达95.1%。加大环境违法失信行为公开和监督,通过主流媒体设立曝光台、回音壁、致歉栏等平台,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监督。深化网络发言人制度建设,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重视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互动,充分发挥“濠滨论坛”、“西祠胡同”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地方网络平台网络发言人的作用,切实强化就业社保、住房保障、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养老服务等民生方面的热点舆情应对,及时跟进,正确引导,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把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突破口”,坚持以公开促公正,大力开展政务领域和政务服务事项公开的清单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印发《南通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认真落实重点领域政务公开工作,突出做好招标投标、合同订立及履行、土地征收、公共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力度。提升政府网站建设集约化水平,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管理,编制集约化网站群标准化资源目录,提高信息检索便捷度。以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为依托,建立统一的互动交流平台,实现网民在线访谈、征集调查、咨询投诉等信息的集中处理。加快推进12345在线平台“扩容增效”,完成市县12345平台一体化整合升级,全面接入省政务服务“一张网”。优化“中国南通”政务客户端,提升“南通百通”APP服务功能,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00%实现在线咨询、办结提醒、结果反馈。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在线访谈、政风行风在线等活动,通过政策解读、咨询解答等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2018年,市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继续带头做好第一发言人,全年出席新闻发布会64场,组织在线访谈22次。市政府全年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活动7次,发布12345在线平台工作日报256期,发布民心专列周报50期。
七、加大矛盾化解力度,增强法治政府建设获得感
(一)全面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纠纷的主渠道作用,推进“阳光复议”,积极高效办理各类行政复议案件,努力提升行政复议工作水平。2018年全市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584件,受理1394件,办结1265件,法定期限内办结率100%。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制发《南通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规程》,规范行政复议收案、审查受理、审理、行政复议决定、送达、归档等各个环节。创新复议案件办案方式,对矛盾较为对立的涉及土地、房屋征收及环境资源类复议案件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审理,针对农村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确权类纠纷,坚持深入当事人村居开展行政复议听证活动,让村民参与旁听,提高案件办理的透明度。行政复议委员会高效运转,在确保公正、权威办理复议案件的同时推动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强化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的监督指导,开展全市行政复议案件优秀文书评选和典型案例编撰活动,评选出10份优秀复议文书和10大典型复议案例。对全市120件行政复议案卷开展评查活动,通报评查中存在的实体及程序问题,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
(二)积极推进行政应诉工作。2018年全市行政诉讼案件共计收案1717件,审结1553件。加强行政应诉能力建设,市政府和市中院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案件分析和培训交流,针对在建违章拆除、集体土地征收、未履职案件处置、职业打假人应对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展开探讨,形成共识,为执法部门正确履职提供了支撑,有效推动了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强化行政复议、应诉案件的动态分析,针对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尤其是针对复议应诉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撰写《复议应诉情况专报》,呈报市主要领导参阅。针对涉征地类矛盾纠纷高发态势,开展全市行政复议应诉及征地服务人员专题业务培训班,邀请市中院、省法制办专家对涉征地类复议应诉案件办理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授课,有力提升了全市征地类案件办理水平和矛盾化解能力。深入开展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市中院、法制办、司法局联合制发《南通市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试行)》,在全国率先将“诉讼实施能力较差”作为行政案件法律援助条件,启动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全年实施法律援助案件119件,大量疑难行政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省司法厅的肯定,省厅柳玉祥厅长批示要求在全省推广。
(三)行政调解仲裁工作稳步开展。以行政调解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构建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抓好行政调解与行政执法的衔接,注重发挥行政调解在执法监管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当事人运用行政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行政调解工作水平。综合运用行政、司法、综治、信访等各方资源,加大联调力度,着力构建“既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又相互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无缝衔接,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海安市深化公调、检调、诉调、援调等对接机制,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六方联动”、医患“116”、交通事故“八位一体”的纠纷专业调处机制,培育发展环境污染纠纷、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注重仲裁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仲裁机构专业、高效、便利的特点,在化解经济矛盾、调和社会纠纷等方面延伸服务触角,提升工作实效。
(四)强化依法信访工作力度。探索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新实践,严格落实《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厘清信访与其他救济途径之间的边界,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健全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方式和流程,做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实现了群众信访方式、信访工作过程、信访工作范围的“三个全覆盖”,推动矛盾及时就地化解。依托“阳光信访”信息系统,严格执行《南通市求决类初信初访办理“五步工作法”制度实施办法》,按照“联系办理、当面送达、引导评价、事后回访、重访督查”的步骤,提高信访事项一次性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该做法得到国家信访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8年,我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中央和省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法治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政府法治工作的新要求,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一些改革难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破解。2019年,我市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本质要求和主要任务,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部署,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努力把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为落实好省委赋予我市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使命,推动南通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