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3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1-20 累计次数: 字体:[ ]

        市长 吴新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决扛起“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作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使命,扎实推进“一枢纽五城市”建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万亿元、增长2.1%;同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1亿元、增长3.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正增长,进出口总额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9605元、30819元,增长4%、5.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1%;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必胜信心凝聚必胜力量,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在极不容易的年份创造了极为难得的业绩。这一年,我们踔厉奋发、克难奋进,因时因势调整优化疫情防控举措,科学精准推动防控策略平滑转换,有效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以超常举措稳大盘、抓发展,经济运行5月迅速恢复、6月稳步向好、下半年回升动能不断增强,为全省“勇挑大梁”作出南通贡献。这一年,我们抢抓机遇、乘势突破,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相继开工,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南通新机场前期工作全面提速,战略性交通基础设施取得全方位重大突破。这一年,我们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深入实施“三个三年”计划,新签约注册总投资超10亿元内资项目和超亿美元外资项目183个,新开工总投资超5亿元工业项目195个,五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突破7500亿元,营商环境“66条”落地见效,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开局良好,政府性债务总额和成本首次实现“双下降”,综合成本降至有监测以来最低。这一年,我们一心为民、实干惠民,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运营、2号线实现“电通”,G40高速海门至南通段实行差异化收费,主城区至通州湾公交直达快线开通运营,创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考成绩保持高位均衡,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竣工投用,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实现国家卫生城市“五连冠”。这一年,我们狠抓作风、激发干劲,健全“四项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组建经济工作服务专班,全面推进78项“放管服”改革任务,开展行政执法机关“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真抓实干、比学赶超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42项工作获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创历年最好成绩。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坚决落实“挑重担、扛重责”要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力保主体、强支撑。多措并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800家新增长点企业新增产值15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制定出台“产业政策50条”、“稳增长50条”、“纾困8条”,叠加落实国家、省惠企政策,累计办理留抵退税295.1亿元、全省第三。统筹抓好大中小企业培育,新增百亿级企业3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四上”单位2900家。张謇企业家学院全年培训学员3.4万人次。全力稳内需、扩外需。实施省市重大项目221个、基础设施项目593个,完成制造业投资超20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超650亿元,获批省节能审查项目69个、全省第一。争取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金41.4亿元、全省第二,新增专项债券147亿元、居全省前列。实施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建设“四大商圈、两大集群”,举办“啤酒嘉年华”、“文旅乐购嘉年华”、“国际家纺交易会”等活动,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消费持续回补。开展“外资外贸企业大走访”活动,制定实施“稳外贸12条”,重点行业出口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37亿美元。全力促转型、增动能。船舶海工集群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牵头的“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参与的“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家,获评省长质量奖(提名奖)企业2家。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1万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242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7%。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沿江科创带建设纳入上位规划。科创投资集团、人才发展集团投入运营,成功举办南通投资峰会、江海英才创业周等活动。招引认定科创项目704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17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67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83名、全省第一。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名。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二)更大格局推动协调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力推进江海联动,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跨江融合。配合编制完成《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为南通建设“北上海”争得更多利好。深化产业协作、创新协同,新招引来自上海、苏南重大项目145个,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新签产学研合作项目超600个。新招引央企总部类项目10个。积极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协同开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加快“大通州湾”建设。制定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行动计划,南通港总体规划获批。通州湾作业区“2+1”码头开工建设,洋吕铁路工程量过半,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加快招引集聚“3+3+1”产业,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新签约26个、新开工16个。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取得重大突破,获批经营性建设用海超1.2万亩、全省第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空间统筹及控规研究形成高质量成果,完成“三区三线”划定,编制完成新一轮快速路网规划。6个破旧片区更新稳步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3个。改造提升市区主次干道8条,西站大道二期高架建成通车。推进“两河两岸”第二生态圈建设,新增公园绿地60公顷。实体化运行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开展新一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出台《南通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智泊南通”用户达56.6万人。厅市共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宁通扩容、绕城高速、洋通二期等工程顺利推进。全省首家本土运输航空公司京东货航正式运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集团完成组建,粮食生产实现丰收。新建高标准农田40.7万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2家,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各1家。培育创建省级“三美一高”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镇5个、示范村84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95%。区域农技服务中心模式和“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三)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高质量办好20项民生实事,财政支出中民生占比达80%。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出台“稳就业10条”,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扶持群众创业2.3万人。保障救助有力有效。持续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8.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7.4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应保尽保。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102个,6.4万人享受长期照护保险待遇。公共服务提质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1所。加快推进通大附院新院区、市三院扩建等项目,新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5家。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100张、婴幼儿托位2000个。“童声里的中国”青少年美育品牌唱响全国,建成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6家,“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支云足球俱乐部“冲超”成功。加快打造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全面落实《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圆满完成对口协作、合作、支援任务。民族、宗教、统计、地方志、档案、气象、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侨务、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四)久久为功优化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开展臭氧污染攻坚、扬尘整治“654”专项行动、柴油货车污染综合治理,PM2.5平均浓度降至25.9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8%、居全省前列。深入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区域治水覆盖面积超3000平方公里,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区)全覆盖。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显着。生态建设持续推进。深入抓好长江大保护,国家、省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沿江腾退产业用地2530亩,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新增贯通里程170公里,成片造林6212亩,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绿色转型持续深化。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八大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创成全国绿色出行城市。加快调优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近1000万千瓦、全省第二。强化“三线一单”管控,划定420个陆域、131个近岸海域管控单元。

        (五)坚定不移守牢安全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力应对疫情冲击。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调度、优机制、强能力,科学构建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果断处置多起本土疫情。持续推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扎实做好医疗物资储备、重点人群服务保障等工作,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亚定点和方舱医院总床位超5000张,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疫苗接种加快推进,为应对疫情高峰做好准备。有效防范重大风险。启动债务管理三年攻坚计划,在全省率先组建国有企业资金安全委员会,出台“债务管控20条”、“大额资金管控10条”、“开发园区债务管控18条”,年度化债任务超额完成。扎实做好夏冬迎峰电力保供,能源安全经受住严峻考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稳妥处置大型企业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深入抓好安全生产。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开展危化品和城镇燃气“两个集中治理”,抓好公共安全“三清”行动及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推行“制度化管理、实时化监控、自动化阻隔、现代化救援”四项举措,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5.6%、36.5%。成功应对多轮台风袭击和上世纪6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最严重气象干旱。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整合打造镇(街)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常态长效,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提升。深入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抓实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工作,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电信网络诈骗、涉养老诈骗等突出犯罪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国家安全、反走私等工作扎实推进。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着力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常务会议议事决策规则等制度,建立健全市政府工作例会、市长办公会议等机制,政府运行更加科学规范。行政争议案件数量、败诉率实现“双下降”,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公信力不断提升。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满意(基本满意)率均达100%。“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官。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践行政府“过紧日子”思想,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

        各位代表,回首2022年,我们由衷感到,这是南通抓住机遇、放大机遇的关键之年,也是南通难中求进、难中有进的奋斗之年。所有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通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及各驻通单位,向关心支持南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产业总量不够大、质量不够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民生改善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不担当、慢作为、推诿扯皮等作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思路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和“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重要指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奋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南通大地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生动精彩的现实图景。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尽管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但南通进入新一轮黄金机遇期的大势不可阻挡。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更大力度推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布局更高水平实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更快节奏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更富成效突破,南通已经站上跨越发展的绝佳“风口”。机遇千载难逢,绝不能错失。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功成有我的责任感,一着不让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在实现做大总量、提升质量、调优结构“三大目标”上全面发力,在提升创新、产业、交通、城市“四大能级”上持续用力,在激发跨江融合、优江拓海、园区扩能“三大动力”上精准着力,不断把潜在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胜势,全面奏响与新时代新征程同频共振的南通强音,努力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事关全局、影响长远。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度改革开放、宽领域融入苏南、深层次接轨上海,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提优、科技创新提效、产业集群提档、战略工程提速、城市品质提升、生态保护提标,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保稳提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在五个方面聚焦聚力: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走以产创融合为导向、以广大企业为主体、以实际需求为牵引的创新发展之路,坚定不移走项目支撑、科技赋能、人才引领的产业强市之路,有效提升产业总量、创新能量、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二)聚焦高水平融合,聚力建设重要战略支点。紧紧抓住“八龙过江”格局基本成型、南通更加“好通”带来的巨大利好,全面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大行动”,推动跨江融合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标志性进展,更好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作用。

        (三)聚焦高标准涵养,聚力营造更优营商环境。加快打造“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全方位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全方位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人力人才保障、基础配套保障,全方位提升各级干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质效,让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四)聚焦高品质生活,聚力建设幸福宜居家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健全优质均衡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动全市人民以共同奋斗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五)聚焦高效能治理,聚力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进一步深化全周期动态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有力有效管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及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三、2023年主要工作

        按照中央、省和市委部署要求,进一步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锻长板,增优势、固根本,主要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推动经济向好走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充分发挥企业支撑作用。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抓好监测调度、运行调节和企业服务,“一企一策”支持应税销售200强和755家新增长点企业稳产满产,确保全年新增产出1800亿元以上。加力落实国家和省、市系列惠企政策,加大纾困解难力度,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进“1521”大企业培育、上市企业扩容、小微企业列规增收,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0家、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支持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高水平办好“惠聚南通·美好生活”系列促消费活动。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鼓励扩大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大力提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等传统消费,积极培育数字消费、互联网消费、夜经济、首店经济等新型消费。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和“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健全完善考核评估、会商会办、季度观摩等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推动星源锂电池隔膜等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实施省重大项目32个、市重大项目211个,力争全年完成制造业投资超2100亿元。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能源、环保和新基建项目建设,力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以上。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金和专项债券,确保额度保持全省前列。

        充分发挥外贸拉动作用。全面落实稳外贸系列政策,支持出口企业保市场、抢订单、争份额,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全力巩固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积极参与实施RCEP,稳步扩大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行业出口规模。精心办好“南通名品海外行”等展会活动,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和重点境外展会。积极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模式,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改革,不断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

        (二)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招商引资作为永恒主题,把转型升级作为不懈追求,推动产业体系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

        更大力度招商引资。深化拓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成果,持续掀起招商热潮,力争新签约注册总投资超5亿元内资项目400个以上、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00个以上。紧扣既定产业方向和补链强链延链需求,大力招引百强企业、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积极引导在外通商回乡投资,力争新招引项目中先进制造业占比超70%。持续深耕上海、苏南、深圳、港台等重点地区,建立健全日本、欧洲等境外常驻招商机构,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加快发展五大重点产业集群,力争总产值突破8900亿元。着力打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引擎,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以上。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培育旗舰型质量标杆企业360家、“江苏精品”15个,力争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推动“南通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字经济“1+7”发展格局。着力做大软件信息、光电通信、云计算、平台经济等产业规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扎实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完成改造提升项目2000个以上。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在城市、交通、能源等领域大力推广运用数字技术,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新培育数字技能人才8000名,持续扩大“双千兆”光网覆盖范围。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力争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增长15%以上。壮大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引导批发零售、住宿、文旅、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新增规上服务业单位330家。加快打造“四大商圈、两大集群”,高标准建设南通中心、南通名品馆等重点项目,持续繁荣商业经济。

        (三)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全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增强科技第一生产力、汇聚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

        全面做强科技创新引擎。实施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沿江科创带建设,招引培育创新研发、孵化转化、公共服务平台10个,新培育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0家。着力推动现有院所平台提质增效,力争省光电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南通,省船舶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去筹转正”。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引进科创项目1000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实施第三批“揭榜挂帅”项目,新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650个。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规划建设市北高新区、南通创新区两大基金集聚区,做大做强科创基金体系,打造“南通好投”金名片。

        全方位引育留用人才。深入实施江海英才计划,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深化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就在南通”、“才来江海”、“职引未来”三项行动,精心办好“江海英才创业周”系列活动,积极引导通籍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强化科技领军人才“双招双引”,力争新增省“双创”人才50名。研究完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江海英才天使基金”支持引导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精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新时代教育之乡”。全域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所,新增省优质幼儿园9所、省高品质示范高中3所。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支持南通大学等在通高校发展,统筹抓好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国际教育。深化“双减”试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四)坚持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全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宽领域融入苏南,深层次接轨上海,高质量推进苏通跨江融合,合力打造长江口战略协同区,更好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作用。

        全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与苏州、无锡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高标准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高水平打造空铁枢纽,全力推进南通新机场预可研获批、配套工程开工,深化国家级临空经济区研究。加快推进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等重大工程,力争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开工建设。着力完善“三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推进宁通扩容、绕城高速、洋通二期等工程建设。

        加快通州湾港产融合发展。推进通州湾作业区“2+1”码头、网仓洪航道等港航工程建设,实施新江海河等江海通达工程,推动洋吕铁路建成通车。深化与上港集团、省港集团合作,做大吕四起步港区业务规模。加快海堤调整,拓展沿海发展空间。着力打造长三角临港产业新空间,争取国家石化基地南通拓展区获批,新落户总投资超20亿元项目20个以上。

        全面推进“五大行动”。实施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发展南通行动,深度参与共建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力争招引来自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产业项目120个以上。实施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行动,加快拓展RCEP区域集装箱航线,力争南通港货物吞吐量增长8%以上。实施南通机场航空货运发展行动,进一步提功能、拓航线、引企业、增货源,力争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长10%以上。实施生活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行动,更好满足本地及上海等周边地区需求。实施企业总部南通基地招引建设行动,力争招引企业总部南通基地30个以上。

        (五)坚持规划引领、内涵发展,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让城市定位更明确、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治理更高效。

        以系统思维优化城市布局。完成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启动新一轮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动南通开发区建设城市活力新中心、苏锡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支持市北高新区、平潮科技创新区加快开发建设。着力推动南通创新区功能提升,全面推进滨江、五龙汇、任港湾等片区建设,做精做美“南通之链”滨江绿道,打造一批集文、商、游、娱、购于一体的精致城市空间。加密全域公交网络,建成运营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促进主城区与通州区、海门区深度融合。打造“大通州湾”城镇带,支持县(市)组团式发展,推动重点中心镇特色发展。

        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市更新。全面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提升城市颜值品质,争创省级试点示范项目。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高品质推进濠河风景区改造出新。加快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完成68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实施青年路、北大街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采取“绿波”通行、单向通行、“外围停车+摆渡接送”等方式打通交通“堵点”。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300根。统筹实施公园绿地、生态绿道、裸地“披绿”工程,新增省级“乐享园林”8个。

        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抓细抓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治理乱停乱放、户外广告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扩大城乡垃圾分类覆盖面。深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试点,推进城市管网“一库多平台”建设,滚动开展城镇燃气、既有建筑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运用智慧手段破解违法建设、餐饮油烟、停车难等城市“顽疾”,全力构建“一网统管、全域协同”智慧治理格局。

        (六)坚持全面推进、优先发展,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完成省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争创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区域农技服务中心建设,争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先行市。全链条发展优质粮油、蔬菜园艺、现代渔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数字农业,推动8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紧扣乡村“五大振兴”标准,培育提升50个示范村、100个先进村。深化农业“+深加工”、“+电商”、“+旅游”、“+康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开展村庄规划试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服务功能,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1个。积极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准化服务,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与高标准农田及乡村建设协同推进路径,制定出台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推动城乡资源高效统筹、有序流动,稳妥推进海安市和通州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引导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定居、融入城市。大力发展农村供销合作、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促进城乡消费双向循环。有效引导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均等化布局,积极争取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持,不断增强新型城镇化支撑保障。

        (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增创发展动力活力。坚持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互促并进,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增创开放优势。

        持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加强外资企业服务,积极引导利润再投资,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支持对外承包工程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鼓励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加快提升口岸仓储运输、保税加工、交易交割等功能,力争洋口港、启东港扩大开放获批,通州湾扩大开放通过验收。积极争取“金砖国家经贸服务中心(园区)”、“国家双循环(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落户南通。

        加快提升开发园区能级。按照“四主一最”定位,推动各级各类园区集约集聚发展。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方式,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切实提升产业项目承载力。坚持“亩产论英雄”导向,推动更多优势产业项目、高端科创平台、优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不断提高园区经济产出率和贡献度。坚持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促进商业繁荣,促进各类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做实做优中奥苏通生态园、中意海安生态园。

        全力打造“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巩固拓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成果,推动出台《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扩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广“信用+双随机”、触发式等监管模式。建立健全首违不罚、免罚轻罚等制度,坚决整治涉企违法违规收费,持续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审查。全面推广免申即享、即享即兑等政策落地模式,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整合撤并“小、散、弱”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能。聚焦优布局、强主业、促转型、去低效,加快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三年行动。持续办好张謇企业家学院,加强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开发。

        (八)坚持人民至上、普惠共享,全力满足群众美好向往。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做好富民、惠民、安民、乐民之事,全力办好20项民生实事。

        全面抓好富民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大学生留通返通就业率,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扶持自主创业1.2万人以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新时代“南通工匠”,新增高技能人才1.2万人。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调节力度,拓宽中低收入群众增收渠道,加快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7.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5万人以上。关心关爱社会困难群体,强化城乡低保、残疾人关爱、大病保险等托底政策,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加快实施通大附院新院区、市中医院迁建、市应急医院等项目,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建设,提升分级分类诊疗能力。推广“机构+社区+居家”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完成适老化改造3000户。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新增省、市级普惠托育机构20家。切实做好对口协作、合作、支援工作,大力发展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侨务、红十字、老区开发等事业。

        打造江海文化名城。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上网下协同抓好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凝聚发展正能量。放大“诚信南通”、“南通好人”等品牌影响力,推进慈善之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加快打造“1+3”张謇文化特色展示区,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通段建设。统筹资源办好“濠滨夏夜”、“文化江海行”等群众文化活动,新增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5家以上。加大文旅产业扶持力度,办好中国南通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

        (九)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共生,全力建设生态美丽南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实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狠抓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实施VOCs治理项目1400个,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7000辆,确保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排名保持全省前列。持续深化河长制,全力攻坚汛期水质达标,新增区域治水覆盖面积1000平方公里,力争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稳定达到100%。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系统治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坚决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

        坚决守护生态本底。更高站位推进长江大保护,从严抓好长江禁渔禁采工作,深入实施污染治理“4+1”工程,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有序实施“退养还滩”、“退围还湿”等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三年基本贯通”目标。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完成植树造林6500亩。积极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岛试验区等试点示范,力争实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覆盖。

        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碳达峰“1+1+N”政策体系,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着力培育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完成八大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太阳能、LNG、氢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统筹推进铁路货运扩能、水路运输升级、多式联运提速,不断提高铁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大力倡导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全力守护安全稳定环境。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通。

        精准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新阶段防控措施,保障平稳转段,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持续优化防控举措,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和服务体系,动态调整药品储备投放、社区服务保障等措施,确保顺利渡过流行期。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全力抓好“一老一幼”、患基础性疾病等重点群体防护救治,有效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切实“保健康、防重症”。加快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屏障。

        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扎实开展本质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压降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深化公共安全重大风险隐患“三清”专项行动,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滚动开展危化品、建筑施工、海上活动等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快市县两级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健全优化共建共治共享制度体系,推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验收。持续推进社会矛盾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活动,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接访下访制度,健全信访积案化解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机制作用。深化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涉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力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合法权益保障。支持国防建设,加快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进债务管理三年攻坚,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确保债务率稳步下降。加快处置高成本存量债务,强化新增融资成本管控,推动债务综合成本持续下降。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债务风险管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出险”的底线。积极防范化解金融、国有企业、能源、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风险,扎实做好房地产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仗。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坚定不移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争先领先,坚定不移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提供更强保障。

        (一)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确保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决落实好中央、省和市委决策部署。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走深走实。

        (二)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持续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积极配合做好《南通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地方立法工作,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政府规章。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制度,着力提升行政复议效能,源头防范行政争议案件。大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监察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三)大力倡导实干担当。坚持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牢固树立踏实唯实、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对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抓紧落实,对已部署的工作跟踪问效、一抓到底。坚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坚决整治懒政怠政、推诿扯皮等“顽疾”,切实做到“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走访,以更实举措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坚持守正创新、笃行致远,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深化改革,敢于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企业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

        (四)坚决守牢廉政底线。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具体办法、市委实施办法,深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聚焦工程建设、国资国企、政府性融资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健全完善不能腐的制度体系。坚持厉行勤俭、节用裕民,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而团结奋斗!


        图解:点击查看